范雎灰頭土臉回來,秦昭王氣得砸桌子,心想沒你白起,我還收拾不了趙國了?
他加派兵力繼續硬攻,可還是沒啥進展。
最後,秦昭王實在沒辦法,親自跑到白起家門口,低聲下氣求他出山。
白起這回更狠,直接撂話,說你要逼我,我就死給你看。
這話徹底把秦昭王點炸了。
好歹我是一國之君,你這態度是要造反嗎?
他甩袖子走人,回去就下了死命令,讓白起自盡。
公元前257年,白起在咸陽郊外拔劍自刎,走的時候還留了句遺言,說自己到底犯了啥錯。
這事兒咋看?
有人覺得白起死得太冤了。
司馬遷在《史記》里就挺替他鳴不平,說他是被秦昭王硬生生逼死的。
可換個角度想,秦昭王也不是完全沒理由。
白起這人,太倔了,三番五次頂嘴,連王的面子都不給。
邯鄲之戰輸得那麼慘,秦國好不容易攢下的威風全沒了,秦昭王不遷怒他才怪。
更關鍵的是,白起聲望太高,功勞太大,封無可封的時候,哪個王不怕他蹬鼻子上臉?
唐朝李世民都說過,這事兒雖然是君王的錯,但換誰坐那個位子,估計也得下狠手。
白起一死,秦國啥反應?
軍里炸了鍋,士兵們都覺得可惜,這麼個戰神就這麼沒了。
老百姓也挺同情他,說他為秦國流了那麼多血,最後卻被自己人幹掉。
可秦昭王才不管這些,他要的是鐵腕控制,誰敢威脅他的權威,誰就得滾蛋。
白起死了,秦軍確實有點亂,沒有這種級別的將領坐鎮,打仗沒以前那麼猛了。
但秦昭王也不是吃乾飯的,他迅速調整策略,提拔新人,繼續擴張。
公元前256年,秦軍滅了東周,震懾天下,證明秦國底子還在。
再往後看,秦昭王晚年還是很猛。
他重用范雎,搞遠交近攻,一步步吃掉各國。
雖然沒了白起,他還是穩穩噹噹帶著秦國往前走。
他活到75歲,死於公元前251年,算是戰國君王里的長壽冠軍。
之後他兒子秦孝文王接班,可惜只乾了一年後就掛了。
接著秦莊襄王上台,繼續壯大秦國。
到秦始皇那一代,公元前221年,終於一統六國,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。
回過頭看,白起的死雖然讓人嘆氣,但對秦國大局影響沒那麼誇張。
秦昭王用鐵血手段搞掉白起,保住了自己的統治,也讓秦國沒陷入內亂。
白起這人,功勞大得嚇人,可一旦跟王對著干,下場就註定了。
史學家說得沒錯,換成你我當秦昭王,面對這麼個牛逼又不聽話的臣子,恐怕也得咬牙把他弄死。
歷史就是這麼殘酷,功勞再高,名聲再響,擋了君王的路,就得讓位。
這事兒放到今天看,也有意思。
白起這種人,能力爆棚但不懂妥協,擱現代估計也混不長。
秦昭王呢,典型的政治動物,一切以穩住江山為先。
這種君臣博弈,放到哪個朝代都跑不掉。
白起的悲劇,是他個人的宿命,也是秦國崛起路上的一塊墊腳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