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語言這方面他更是下了苦功夫,滿文、漢文、蒙古文、藏語,甚至一些西域密語他都學得不錯,詩詞、書畫方面造詣也頗高。
這樣一個精英人才,如果能在正道上有所作為,那勢必是國家的棟樑,但是他卻任由慾望控制自己,成為國家的蛀蟲。
乾隆三十四年,和珅承襲父親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,3年後因為科舉考試沒有中舉,他走了另一條路成為虞備用處三等侍衛。
這個虞備用處是個負責皇帝出巡儀仗的機構,雖然官職不高,但一大好處就是能夠近距離接觸皇帝,若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,那平步青雲是遲早的事情。
此時和珅就極力在乾隆面前表現,用一張嘴哄得乾隆哈哈大笑,記住了「和珅」這個名字,不久之後和珅就被調到鑾儀衛當侍衛,離乾隆更近了。
此後他就憑藉著一張嘴成了乾隆前面的大紅人,即便手無寸功也一路升官,在乾隆四十一年這一年,他就6次升遷,成為國史館副總裁,還獲紫禁城騎馬的特權。
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,他升官後他全家人的旗籍都抬到正黃旗,他一步步成為步兵統領,手中掌握著京師治安的兵權。
權力越大,財富來得越容易,和珅越發沉淪在慾望的旋渦中。
乾隆四十三年,就有官員奏書舉報和珅包庇安明隱瞞父親去世的消息,在古代官員的長輩去世都要上報,之後回家守孝三年,所謂丁憂制度。
在這期間,官員是不能問政事的,但很多事情離手時間久了,話語權就沒那麼大了,於是有些官員會隱瞞長輩去世的消息不報。
但是被舉報了之後要受的懲罰是極重的,安明的事情被查明後就被判處凌遲。
作為包庇的和珅原本也要重罰,但他極力辯解,又借著乾隆的私心,只是被降兩級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