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死岳飛後,趙構為什麼在岳飛靈位前說「非卿不忠,非朕不明」?

2025-07-01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3/3
他深知,岳飛有能力帶領宋軍出征,也明白岳飛的忠誠對國家而言是無比寶貴的。

如果岳飛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,不僅僅是與金的矛盾,可能還會引發朝堂上的政變和對趙構政權的威脅。這個矛盾,漸漸拉大,岳飛的態度與趙構的立場,越來越難以調和。

趙構沒有選擇公開反對岳飛,而是採取了逐漸壓制的策略。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,趙構和岳飛之間的矛盾,正悄然發展成一場不可避免的政治風暴。

岳飛冤死——趙構的複雜抉擇

南宋的紹興和議,在金國的高壓下終於簽署,這讓趙構在表面上贏得了一時的安穩。而在岳飛被召回後,他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。

趙構原本希望岳飛能逐漸理解自己所作的決定,但岳飛的心中始終無法放下金軍的仇恨與民族的屈辱。最終,趙構決定,不僅僅是要保持政權的穩定,還要避免引發更多的戰亂。

在政治鬥爭的壓力下,他最終做出了令人痛心的決定——處死岳飛。這不僅僅是對岳飛個人的打擊,更是南宋內部權力鬥爭的體現。

岳飛被冤枉以「莫須有」之罪,被秦檜等權臣設計陷害,趙構也在極大的政治壓力下批准了這一決定。岳飛的冤死,標誌著忠誠與權謀的矛盾在歷史中留下了無法撫平的傷口。

岳飛死後的情感波動,趙構也沒有完全放下。他深知自己在岳飛問題上的兩難選擇,這個決定或許是為了保全南宋的政權穩定,但卻無法擺脫對岳飛冤屈的悔惱與內疚。

趙構對岳飛的忠誠,從未否認。他的那句「非卿不忠,非朕不明」,既是悔恨,也是無奈。

作為帝王,他必須考慮南宋的存亡,必須妥協,甚至犧牲忠臣。

趙構並非徹底無情之人。岳飛死後,他並未完全掩蓋岳飛的忠誠名聲,而是留下一定的追悼空間。

他對這件事的複雜情感,既是作為一國之君的理智選擇,也是個人良知無法釋懷的悔惱。
呂純弘 • 3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36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4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8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1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3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1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8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2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7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1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