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91年除夕,紫禁城內一片歡騰,鞭炮聲震耳欲聾,宮中燈火通明,氣氛喜慶。然而,在這片燈紅酒綠中,81歲的乾隆卻獨自坐在龍椅之上,手中把玩著一塊玉佩,眼神透過窗外的燈火,似乎穿越回了多年前的歲月。
此時的乾隆,已是風燭殘年。帝王之位、權力與榮華,都已在他身上積澱為無盡的寂寞與空虛。在這年的除夕夜,乾隆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愕的決定——召愉妃侍寢。
但對於這位已經被「撤掉牌子」的老婦人,宮中的太監們卻驚訝至極。太監李公公急忙上前稟報:「皇上,愉主子的牌子早已撤掉,年事已高,恐怕已無法侍奉聖駕了。」話音未落,乾隆便打斷道:「朕自有主張,你去辦事。」
李公公心中愕然,卻不敢違命。乾隆的召見,便是如此突兀又難以理解。
愉妃:一位被遺忘的女子
愉妃海氏,滿洲科爾沁草原的珂里葉特氏,乾隆初登基時,她還只是位府中的格格。她的美麗沒有其他宮女那般艷麗,卻以溫婉的氣質贏得了乾隆的寵愛。那個時光,乾隆正值青春年少,愉妃以恭順、賢淑贏得了帝王的青睞,並一度在後宮中占據了特殊的地位。
從「海常在」晉升為「海貴人」,她的地位逐漸穩固。然而,宮中爭寵不斷,愉妃並沒有藉助手段在激烈的後宮爭鬥中占據上風。她在乾隆的心中,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妃子,更是一處心靈的港灣。與其他女子的爭風吃醋不同,愉妃的溫婉賢淑成了乾隆唯一能在眾多寵妃中找到的片刻寧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