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火耗歸公」是什麼意思,雍正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耗歸公?

2025-07-03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1/3
清朝到康熙年間,社會大局穩定,經濟發展迅速,官本民末的收入差距明顯縮小,極大的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,而且還實施了積極的外交政策,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。

在康熙去世後,繼位雍正和乾隆皇帝再接再勵,採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,終於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「康乾盛世」。

其中的雍正帝雖然在位只有十幾年,但他推行的「火耗歸公」,「攤丁入畝」等政策,改變了康熙晚年國庫空虛的局面,促進了農業生產,為乾隆帝創造全盛時代,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。

康熙晚年寬懷為政,留下不少問題

康熙皇帝作為歷史上少有的明君,創造出不少豐功偉績,少年時期智擒權臣鰲拜,奠定了朝廷的政局,接著又平定三藩的叛亂,擊敗噶爾丹,使清朝邊境範圍擴大,在蒙古、西藏、新疆、台灣等地建立起龐大的統治體系,清朝疆域擴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。

在政治上,通過完善文官機構,加強了中央集權,封建制度的絕對化進一步加強,實現中央集權,使帝王權利達到頂峰。

但到康熙晚年,表面上的盛世開始不斷出現危機,因為官僚體制龐大,政府支出過多,收入卻不足以支付,從而導致國庫空虛,而且康熙以仁治天下,對官員採取寬縱的政策,使很多人貪污受賄,使國家法度進一步敗壞。

康熙

雖然康熙最後也看到種種隱患,但無奈年事已高,而且眾多皇子上演的奪嫡之爭,讓他也無力糾正吏治,致使危機越演越烈。

甚至到他去世的時候,整個大清王朝的國庫中只有區區800萬兩銀子。

在這種情況下,以政治手腕剛烈的雍正登上了皇位,並大刀闊斧依靠李衛,田文鏡等人,掀起一系類改革措施,終於是大清王朝的國庫再次充盈起來,其中一項主要的改革措施,就是「火耗歸公」。
1/3
下一頁
呂純弘 • 27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36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4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8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1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3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1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17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7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05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